當洛杉磯的「怒火」還在蔓延
另一場抗議活動正席捲全美
美國內部撕裂加劇
網絡圖片
「令人難忘的、前所未有的慶祝活動」
當地時間6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迎來79歲生日。
這一天,華盛頓將舉行規模宏大的閱兵式。
特朗普對此寄予厚望,稱這將是一場「令人難忘的、前所未有的慶祝活動」。
當天,閱兵隊伍沿憲法大道行進,近7000名士兵、約150輛軍車和50多架飛機參加。部分士兵穿着從獨立戰爭時期到一戰、二戰、越戰、伊拉克戰爭等美軍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軍服。
路透社報道截圖
這是美國政府時隔34年再次舉行閱兵式,旨在紀念美國陸軍成立250周年。
盛大慶典 冷清難掩
據美國《野獸日報》報道,當地時間6月14日,特朗普政府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為紀念美國陸軍成立250周年舉行的閱兵式因天氣原因被迫提前了約30分鐘,天氣預報說當日晚間會有暴風雨。閱兵期間雖然只下了小雨,但現場人群稀疏。
報道稱,雖然現場的電視攝像機主要聚焦於士兵、坦克、飛機和其他軍用車輛沿憲法大道行進的場景,但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道路旁邊的看台區域人群稀疏,並且由於遊行路線上沒有揚聲器,現場幾乎鴉雀無聲。
一位在場的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表示,「這場閱兵式的氣氛略顯散漫。人群平靜且輕鬆,在華盛頓特區悶熱的空氣中等待了幾個小時後,他們略顯疲憊。」
《野獸日報》表示,台上的氣氛似乎並沒有更好,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了魯比奧打哈欠的畫面,該視頻配文稱,他們似乎「很難掩飾自己的無聊」。
魯比奧(中)被拍到正在打哈欠。 圖源:社交平台X
新聞發布區對面,特邀嘉賓看台空蕩蕩,零星的掌聲和「USA!USA!」的喊聲,在雨中顯得單薄。被觀眾期待的部分戰鬥機飛行表演,也因天氣而取消。
在白宮的直播畫面中,UFC首席執行官「白大拿」(Dana White)坐在閱兵式前排。特朗普本人則站在防彈玻璃後的高台上觀看了全程。
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首次以「總司令」身份出現在全國直播的軍隊儀式中。
特朗普及美國官員在觀禮台檢閱美軍方陣。(直播視頻截圖)
在閱兵式後的講話中,特朗普向出席的軍隊官兵致謝,並對現場民眾表示:「陸軍捍衛我們的自由,鑄就我們的力量。」
美國副總統萬斯則簡短致辭,祝福陸軍「生日快樂」——也祝福總統。
最大規模閱兵式
據悉,美國陸軍計劃開展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包括華盛頓國家廣場陸軍體能競賽及頒獎、煙花表演、音樂會等。其中重頭戲,則自然是在華盛頓舉行的閱兵式,將於美東時間14日下午6時30分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閱兵式被認為是華盛頓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將動員重約3175噸的軍用車輛和武器裝備,預計花費可能高達4500萬美元。參加的士兵規模在6600人左右,每個方陣將由60人組成,由駐紮在全美各地的10個師抽調而來。6月初,美國陸軍就已經開始加固華盛頓市中心及閱兵路線沿線的道路,以承載這些重型裝備。
閱兵式綵排。網絡截圖
慶祝儀式不僅在華盛頓特區的廣場上大辦一天、舉辦軍事表演、軍火商會展、傘兵向總統獻旗、總統主持入伍儀式、國際空間站連線、球員網紅名人站台的兒童軍國主義教育等一系列遠遠超過了陸軍一個軍種有能力辦起來的活動,而且還引入了「軍事遊行」——大規模的士兵分列式和坦克等重裝備自行通場。
有媒體形容,「終於,2025年6月14日,特朗普在他79歲生日這天,等來了惦記已久的閱兵式」。但特朗普的這個生日,真能過的順心嗎?
報道提到,由於閱兵式花費了巨額的納稅人資金,且華盛頓的官員擔心坦克可能對城市街道造成破壞,該閱兵式在開始前幾周招致了嚴厲批評。
美國警方稱,當地時間13日晚,約60名抗議者在美國國會大廈外反對將於14日舉行的閱兵式,隨後遭到警方逮捕。
美國《新聞周刊》稱,抗議組織計劃在14日閱兵式當天舉行全國性抗議活動,抗議美國政府政策。
對此,美國總統特朗普警告抗議者,不要試圖破壞閱兵式,他表示,如果有任何抗議者想要站出來,他們都將遭到「非常強大的武力」。
6月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閱兵式。新華社圖片
美國歷史上曾有四次大型閱兵。過去的每一次閱兵均與戰爭有關。美軍第一次閱兵是為了慶祝南北戰爭結束,第二次閱兵是為了慶祝一戰勝利歸來,第三次閱兵是1946年二戰得勝歸來,第四次閱兵是1991年海灣戰爭得勝歸來。
另一場「慶典」正在上演
這場「歷史性的慶祝」,本應是一場團結國民、彰顯軍威的國家儀式。
但是閱兵式當天,全美50多州發起「No Kings」(不要國王)大規模集會,這也是特朗普政府以來,最大規模的反總統集會。抗議淹沒了節日氛圍,給這場「閱兵夢」覆上一層陰雲。
圖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截圖
「No Kings」主辦方在官網上表示,他們認為特朗普藐視法庭、大規模驅逐移民、侵犯公民權利以及削減公共服務等行為,都是他們選擇上街抗議的原因,並寫道:「腐敗已經蔓延到極致。(美國)沒有王座;(美國)沒有王冠;(美國)沒有國王。」這次抗議活動將覆蓋美國東岸到西岸的各個大城市和小城鎮,這項示威活動旨在表明,在美國各個角落都存在反特朗普的聲音。
美國舉行「No Kings」示威活動,主辦方發布的宣傳影片。(影片截圖)
有分析預測,14日當天,全美50個州將舉行約2000場抗議活動,預計將有數百萬美國人參加。預期規模將超越4月舉行的「將手拿開」(Hands Off)抗議行動。這也將成為特朗普就任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最強烈的抗議活動。
主辦方官網互動地圖顯示全美將舉行遊行活動的城市、地點和時間。(No Kings官網)
事實上,最近幾天,幾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洛杉磯,特朗普在那裏部署了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以應對譴責移民掃蕩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活動組織者稱,這一非同尋常的舉動只會讓參與者更加大聲疾呼反對威權主義。
特朗普將抗議者描述為「揮舞外國國旗的暴徒」,聲稱騷亂是「對美國主權的全面攻擊」。 將抗議者定性為「外國勢力支持的暴徒」,指責其揮舞墨西哥國旗是「叛國行為」,呼籲嚴懲「叛亂分子」。他公開痛罵抗議者,並將焚燒國旗行為與「叛國」關聯,呼籲判處監禁。
6月7日,美國加州洛杉磯示威者與警方對峙現場。新華社圖片
一些地方執法官員則發出嚴厲警告,明確表示不會容忍暴力行為。
佛羅里達州一名地方警長甚至威脅說,若抗議者採取暴力行為,「我們就會殺了你」。
抗議組織者則表示,他們在14日活動前已與當地官員取得聯繫,以確保集會安全順利進行。他們強調,活動的目的並非暴力,而是在特朗普生日之際向他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在美國,我們反對國王。」
不過,抗議將有意避開有閱兵式進行的華盛頓,將重頭戲放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遊行集會。按照抗議組織的說法,這是為了讓抗議者「出現在特朗普不在的每個地方」,「讓其他地區的行動成為那一天美國的故事」。
抗議組織方表示,抗議活動選在同一天舉行,就是不想讓這場「腐敗」的「生日閱兵」成為輿論焦點:「腐敗已經太嚴重了」「我們不要王座」「不要王冠」「不要國王」。
有州議員遭槍擊身亡
閱兵日,美國明尼蘇達州發生針對州議員的槍擊案,造成2死2傷。
其中州眾議員梅利莎·霍特曼(民主黨,曾擔任眾議院議長)與丈夫在家中遭槍擊身亡。
美國明尼蘇達州參議員約翰·霍夫曼(民主黨,同時中槍的還有他的妻子)在另一場槍擊中受傷,情況危急。
警方在槍擊案現場發現一輛偽裝成警車的車輛,在車上檢獲包括多名議員及官員的名單。
警方亦在車上找到寫有「不要國王」的單張,但相信與反對特朗普、名為「不要國王」的全國性示威無直接關係,正調查槍手動機。
明尼蘇達州州長沃爾茲表示,事件很可能是「出於政治動機的暗殺」。
特朗普形容事件可怕,認為明顯針對州議員,強調美國不能容許這種暴力行為。
槍擊案發生後,原定在當地舉行的反對特朗普示威集會全部取消。
綜合:香港商報、中新網、新華社、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