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湘江新區:在中非經貿浪潮中揚起開放風帆

湘江新區:在中非經貿浪潮中揚起開放風帆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5-06-18 14:51:36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六月的長沙,湘江之畔涌動着中非合作的熱潮。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期間,湖南湘江新區作為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基因,成為中非經貿深度交流的前沿陣地。這裏不僅見證着「新區製造」與非洲發展的深度融合,也演繹着非洲好物與湖湘文化的奇妙碰撞,更構建起從政策到產業、從青年到智庫的全維度合作生態。

IMG_9644.JPG

    製造出海:從產品輸出到生態融入的跨越

    在烏干達的廣袤農田裏,中聯重科的「極光綠」農機正在田間穿梭。自2007年首次隨海外項目進入非洲以來,這家新區企業已在非洲布局超萬台工程裝備,覆蓋基建、採礦、農業等多個領域。與傳統出口不同,中聯重科構建了「端對端、數碼化、本土化」的運營體系——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培訓基地和配件倉庫,培養本土技術團隊,讓中國裝備真正「扎根」非洲。正如一位烏干達農戶所說:「這些機器不僅幫我們提高了產量,更教會我們現代農業的管理方法。」

    相隔千里的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街頭,一抹「中國綠」正改變着城市的出行節奏。讚美汽車引入的新能源出租車隊整齊停靠,司機們紛紛點讚:「運營成本比燃油車降低一半以上。」這家新區企業不僅提供車輛,還配套建設充電站、組建維修網絡,形成「車—樁—服務」一體化生態。數據顯示,其新能源汽車海外銷量近年呈爆發式增長,而這只是新區新能源產業深耕非洲的一個縮影。紅太陽新能源為尼日利亞定製的微電網系統,將每度電成本從1.2元降至0.6元,更突破性地簽約當地首條光伏組件生產線,以「整線交鑰匙」模式助力非洲實現清潔能源自主生產。「我們不是簡單賣產品,而是要幫非洲打造可持續的能源產業鏈。」企業負責人的話語,折射出新區企業從「貿易思維」向「生態思維」的轉變。

    在醫療健康領域,三諾生物的血糖儀以5秒精準檢測、±3%誤差率的硬實力,獲得阿爾及利亞衛生部權威認證。如今,這些印有「SINOCARE」標識的儀器,已進入非洲40多個國家的醫院、診所和家庭,成為當地糖尿病患者信賴的「健康夥伴」。從工程機械到新能源汽車,從清潔能源到醫療設備,「新區製造」正以技術賦能、生態共建的方式,深度參與非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成為當地發展的「同路人」。

    好物入湘:雙向流通中的文化對話

    當「新區製造」在非洲大陸開枝散葉時,湘江新區也成為非洲特色產品進入中國的「黃金通道」。今年4月,長沙萬象城的「非洲好物快閃店」里,盧旺達的辣椒香氣、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醇香、馬達加斯加的瑪瑙光澤交織成獨特的非洲風情。200餘款商品涵蓋美食、美妝、手工藝品,吸引眾多市民駐足選購。「不用出國門就能買到正宗非洲辣醬,這種體驗很新鮮!」一位消費者的感慨,背後是新區精心構建的「1+N」國際化服務矩陣。

    位於長沙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的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是這條「雙向通道」的核心樞紐。基地負責人雷亭介紹,這裏引入了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等8個非洲國家的創新創業孵化站,通過精準對接供需,已促成30多個項目合作。例如,南非紅酒通過跨境電商平台進入湖南市場,而Kilimall等新區跨境電商龍頭,則帶動三諾生物、威勝電子等企業「抱團出海」。在麓谷國際美食港,非洲咖啡品鑑會、手鼓體驗課等活動常態化舉辦,讓湖湘百姓近距離感受非洲文化的魅力。

    這種雙向流通不僅是商品的交換,更是文明的對話。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豆經過新區供應鏈,從產地莊園走向長沙的咖啡館;肯尼亞的手工藝品在新區設計團隊的賦能下,推出「非洲元素×湖湘文化」聯名款。當非洲的熱情與湖湘的火辣相遇,碰撞出的不僅是商業機遇,更是民心相通的紐帶。

    平台賦能:從單點合作到系統生態的升級

    如果說企業是經貿合作的「細胞」,那麼平台則是激活合作的「血液循環系統」。作為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的重要成果,湖南湘江新區—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自2023年揭牌以來,已成長為中非青年夢想的「孵化器」。這裏不僅提供辦公空間和政策支持,更打造了「線上線下對接+項目孵化+資源整合」的全鏈條服務——每周舉辦的跨國「商務相親會」,讓中非創業者面對面交流;10期中非青年語言角活動,打破文化隔閡;近80場投資推介會、企業對接會,累計跟進100多個商機項目,覆蓋經貿、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

    「兩年前播下的種子,如今已枝繁葉茂。」基地負責人感慨地說。在這裏,馬里青年孔特成功促成芝麻首單對華出口,又將長沙太陽能技術引入家鄉;盧旺達青年加比將中國紡織工藝與本土需求結合,打造跨境電商品牌;30餘家中國企業通過基地跳板,在非洲市場站穩腳跟。從「拎包入住」的創業便利到「保姆式」的服務支持,這個被中非青年稱為「夢想加速器」的平台,正讓創意轉化為現實,讓個體的奮鬥融入時代的浪潮。

    除了青年創業平台,新區還依託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等國家級平台,構建起「政策+產業+智庫」的立體合作網絡。首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智庫研討會在此舉辦,《中非經貿合作藍皮書》《中非經貿指數報告》等成果發布,為合作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指引;長沙片區中非經貿數碼化綜合服務平台上線,以數碼技術降低中小企業對非貿易門檻;郴州片區啟動的物流體系建設項目,在非洲四大港口布局保稅倉,破解供應鏈瓶頸。這些平台相互賦能,形成了「頂層設計—實踐探索—理論升華」的良性循環。

    未來展望:在開放中書寫合作新篇

    從工程機械的「單打獨鬥」到全產業鏈的「協同出海」,從商品貿易的「單向流動」到人才、技術、標準的「雙向賦能」,湘江新區的中非合作之路,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數據顯示,2024年新區對非貿易總額達32.8億元,同比增長34.5%,而這串數字背後,是更具價值的「生態增量」——與50多個非洲國家的200餘家政府機構、商協會建立聯繫,形成「天天見」的合作常態;青年創業、智庫研究、跨境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合作注入持久動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湘江新區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非洲: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對話活動中,8名智庫專家加盟、7個非洲孵化機構簽約,進一步擴大「朋友圈」;更多「新區製造」正從產品升級為「標準」,例如中聯重科參與制定的非洲工程機械操作規範,三諾生物推動的血糖檢測行業標準;而非洲的年輕創業者們,也將新區視為「走向中國的第一站」,在這片熱土上播種希望。

    從「一期一會」的博覽會到「生生不息」的生態鏈,湘江新區見證着中非合作從「大寫意」走向「工筆畫」。當湘江的浪花與尼羅河的波濤遙相呼應,當嶽麓書院的智慧與非洲大陸的文明交相輝映,這片開放的熱土正書寫着「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生動篇章——不是簡單的資源互補,而是發展理念的共鳴;不是單向的輸出輸入,而是雙向的成長賦能;不是短期的經貿往來,而是長久的命運與共。在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湘江新區正揚起開放的風帆,駛向更加廣闊的未來。(記者 何雯)

責任編輯:林梓琦 湘江新區:在中非經貿浪潮中揚起開放風帆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