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5-05-07 13:26
贊助商連結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AI寫作近年日趨盛行。由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嗇色園主辦可道中學及香港青年協會洪水橋青年空間合辦的第一屆小學創科AI中文故事繪本創作比賽順利舉行,共吸引超過300份故事繪本作品參賽,反應熱烈。
本比賽由嗇色園主辦可道中學鄭國威科主任與林永嵐老師發起,源自其得獎教案《「讓文筆活起來」— AI中文寫作計劃》。該教案融合中文科與創新科技科,利用Canva生成式圖像系統輔助中文寫作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榮獲香港大學電子學習發展實驗室2023-24傑出電子教學獎(中文組)銀獎。為推廣「A.I. x STEAM x 中文」教學模式,兩位老師聯同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及香港青年協會洪水橋青年空間舉辦此比賽,促進學界交流。
主辦單位近日舉行頒獎典禮,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主席黃健威致辭時表示,AI是大勢所趨,學生必須有智慧和妥善地運用,亦要懂得如何分辨AI資訊,判定真假。他相信只要懂得如何利用AI,避免過分依賴,必然使學生個人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一級講師蕭欣浩表示,不論是中文、飲食文化或是STEAM,都需要持續觀摩及學習,顧及創新與傳統、電子與文化的結合,使每個人的層次得到提升,希望藉今屆比賽讓學生、家長及老師深刻體會本地飲食文化的好處。
香港創新智力運動協會創辦人馮立榮表示,今次比賽見證學與教模式的轉變,引證教育界必須利用更多創新工具來學習。他說,今次比賽讓老師和學生思考應如何善用AI,而透過實體及網上工作坊,令未接觸過創新科技的師生得到學習機會。
據介紹,今次比賽以「香港飲食文化」為主題,鼓勵學生運用生成式AI技術與Canva軟件,融合文化安全或糧食安全概念,最後創作出中文故事繪本。參賽學生透過工作坊及本校老師指導,掌握AI寫作原理、繪本製作技巧及飲食文化知識,展現對本土文化的觀察與科技應用的創新思維。比賽不僅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更促進師生、親子共同學習,實踐「先學習,後比賽」的教育理念。
今屆的冠軍是《港式街頭小食大冒險》,由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的簡靜嵐、林孝一、施金言創作。亞軍是《蛋撻與愛的傳承》,由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的徐海潼、李芸晞、胡苡琪創作。季軍是《迎舊酒樓》,由慈雲山天主教小學的張可晴、吳進彥、張思恆創作。
贊助商連結
香港商報2025-05-07
香港商報2025-05-07
香港商報2025-05-07
香港商報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