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原創
2025-05-29 22:32
贊助商連結
紙張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千年的文化記憶與人文內涵。於2025年法國五月藝術節期間,藝倡沙龍於即日起至6月18日展出中國藝術家林延在香港的首次大型個展——「林延:紙韻延綿」。展覽回顧藝術家跨越二十年的創作歷程,展示其如何通過宣紙這一傳統材料,構建出充滿當代精神的藝術語言,探索記憶、自然與內心的深刻聯繫。
藝術家林延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
三城交融的藝術實踐
林延的創作深受北京、巴黎與紐約三地的文化影響。林延出生於北京的藝術世家,外祖父龐薰琹是中國現代主義油畫的先驅,母親龐壔則是著名抽象派畫家。她的藝術實踐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同時吸收了父母的現代主義理念及其自身的國際經歷。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完成學業後,她前往紐約生活二十多年,廣泛展示自己的作品並發展出跨文化的藝術視野。這三座城市——北京的傳統、巴黎的學術嚴謹以及紐約的前衛能量,塑造了她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在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時,林延表示「自古以來,人們都將紙作為媒介,作畫、寫字,卻少有人真正關注紙本身的可塑性。」在她的創作中,宣紙不再僅僅是繪畫的媒介,而是被轉化為複雜的裝置藝術。她運用層疊的紙張、水墨、石膏與城市廢料,探討記憶與時間的流動,以及衰敗與復興的主題。
2023,Summer《夏》03,創作靈感來自於北京老城牆上的雕飾。
作品Time《時間譜》是由紙、墨以及寫書法所用的毛毯製作,在林延的藝術視角中,這些平平無奇的工具都可以是創作的靈感。
紙的詩意創作
「林延:紙韻延綿」展覽讓觀眾得以近距離感受紙張的詩意與可能性,透過傳統材料與當代理念的融合,呈現藝術家對生態、記憶與內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次展覽回顧了林延自1990年代以來的主要創作階段。早期的作品以保留北京拆遷建築的文化痕跡為出發點,運用宣紙鑄造瓦片與牆面等細節,試圖延續逐漸消逝的城市記憶。自2005年起,林延開始以宣紙為主創媒介,通過層疊與破裂的造型,傳達冥想與寧靜的情感。這一創作實踐不僅展現了黑白、硬軟等視覺對比,也延伸至更宏大的場域裝置。她的代表作品如《知止》(2013)和《天空》(2013),以建築空間為載體,提出對人與自然關係的反思。
展覽的焦點之一是林延的「希望重生」系列中的第六件作品——《開陽》(Mizar)。該系列以北斗七星為靈感,通過場域特定的裝置,探討宇宙、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開陽」以手工紙為媒材,專為藝倡沙龍的空間而設計,作品與展示環境相融合,呈現物質與空間之間的對話,引導觀眾思考自然與生命的脆弱與永續。(部分圖片、記者:Katherine)
2025,Mizar《開陽》。
法國五月藝術節聯辦展覽「林延:紙韻延綿」
日期:即日起至8 月16日
地址: 香港仔田灣海旁道7號興偉中心1904藝倡沙龍
開放時間: 星期三至六 上午10 時至下午 6 時
贊助商連結
香港商報2025-05-29
香港商報2025-05-29
香港商報2025-05-29
香港商報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