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科研、轉化、定標準:山東產研院的「綠洲」

科研、轉化、定標準:山東產研院的「綠洲」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3-02-22 21:07:3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2年,山東省在穩定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創下了多項全國第一。分析山東經驗可以看出,平衡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衡點在於科技創新對新經濟增長極的助推,更在於對傳統產業的重塑。2022年8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國家級戰略的落地在肯定了山東經驗的同時,也對山東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在此背景下,山東亟需科技創新的加持,更需要讓這些創新成果盡快服務於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今年1月中旬,山東省公布第一批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試點單位名單。近日,本報記者對入選的山東產研綠洲環境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洲環境)進行了專訪,以探究其背後的綠色基因。

    技術攻關到輸出標準

    如果將經濟社會擬人化,那麼,為滿足不同需求而提供商品、服務的產業是器官,而產業中負責具體運作的農場、工廠、景區等經營主體則是這個「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雙碳」背景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可以看作是一次療養,療養的目的則是在於通過修復細胞重振或提升整體的活力。

BC3D9DC1-146B-44B3-85AC-2B2FA1296115.jpg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在近期公布了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的主要指標,其中提到:在去年山東國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突破80%,達到83%。當人們沿河欣賞宜人風景時,或許會在某個沿河工業園附近看到一些被牢牢封堵住的排污口。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無論是從環保抑或是降低生產成本的方面考慮,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物都蘊含着巨大的挖潛空間。以化工廠為例,其產生的工業廢鹽可通過加工製得重要工業原料——燒鹼。

    據悉,目前國內處置工業廢鹽以高溫熔鹽氧化技術為主,但這種技術不僅需要較大的空間,高溫的環境也對設備穩定性、可靠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同時,每噸800到1000元的溢價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若要更大規模推廣工業廢鹽治理設備,則需要一種性價比更高的技術將溢價「打下來」,綠洲環境的微波熱解技術便應運而生。

    據悉,微波熱解技術用於固廢的治理研究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便已開始,但始終沒有將其做到工程化、產業化的量級,綠洲環境做到了。

    綠洲環境總經理徐長有接受香港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溫運行的微波熱解裝備,只需要300度電便可以將一噸工業廢鹽中的有機物降低到後續工藝所需標準,相比較於此前技術,大幅壓縮了運行成本。

    綠色產業加速集聚

    除了處置工業廢鹽,微波熱解技術還被應用到粉末活性炭的再生中。

    據悉,在VOC治理、污水治理、食品行業和醫藥行業,使用到大量活性炭。按照每噸一萬元的採購價加四千元的處置成本計算,使用一噸活性炭,企業需要承擔1.4萬元的成本,因此,活性炭的重複利用便成為降低企業成本的一項剛需。

    徐長有表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採取迴轉窯再生技術,但該技術除了高昂的成本外,還會造成近30%的活性炭逃逸,「使用微波熱解技術後,僅需300到400度電便可以處置一噸活性炭,活性炭循環利用多次,逃逸率也不足3%。」

    去年8月8日,綠洲環境主編的《化工廢鹽微波熱解處理技術規範》《有機污染土壤微波熱解處理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經山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組織專家評審後發布;今年1月4日,綠洲環境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月15日,綠洲環境主編的《廢活性炭微波再生技術規範》團體標準發布。經過在微波熱解、微波化學技術領域十餘年的深耕,從技術攻堅到產品輸出,再到如今的標準輸出,綠洲環境漸成長為以純電裝備處置固廢的行業領軍企業。

    在山東產研院中,如綠洲環境一樣致力於綠色低碳技術攻堅、轉化的企業,並不在少數。

    山東產研院綠色院院長聶敏告訴香港商報記者,目前在生態環保領域,山東產研院建設了微波熱解固廢研究所、綠色水處理技術研究所,與水發集團共建山東環保產業研究院,與山東省環科院共建山東省綠色產業與環境安全創新創業共同體,並引入了西北大學趙煒博士團隊,布局二氧化碳捕集技術,「趙煒博士團隊研發的『基於碳基改性多孔材料的煙氣捕集二氧化碳技術』,結合濕度和壓力控制的創新解析工藝,使煙氣中二氧化碳吸附和解析只需要循環曬乾和淋濕兩個環節,即可釋放出濃度99%的二氧化碳,填補了國內二氧化碳物理吸附法的技術空白。」

    商業實踐中見真章

    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是科技改變甚至重塑生產、生活方式的過程。

    聶敏表示,圍繞支持綠色產業變革性技術創新與集成,重點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山東產研院目前建設了1個基地型研究院,節能技術與應用、綠色過程與裝備、環境監測與治理、資源循環化利用等四個專業研究所,1個公共服務平台,「其中,四個功能性研究所根據產品全周期過程開展布局,解決產品生產過程中輸入能源和資源的節約利用、工藝過程綠色化、產品報廢資源化、排放治理減量化等問題。」

    實驗室中的技術創新,最終需要商業實踐的洗禮,以「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唯一標準」為宗旨的山東產研院,正不斷拓寬綠色低碳技術商業實踐方面的途徑。

    據了解,在實施「雙碳」專項行動方面,山東產研院參與設立了國內首支利用國際主權貸款的綠色低碳基金,並聯合綠基金開展綠色減排、清潔能源等技術轉化與項目建設,「綠基金投資企業——地上鐵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約9.7億元,較2021年同期上升約3.5億元,投資的能鏈集團旗下新能源業務板塊——能鏈智電,已經通過NaaS主體在納斯達克實現借殼上市。」聶敏說到。(記者 侯寶之)

責任編輯:郭昕玥 科研、轉化、定標準:山東產研院的「綠洲」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