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煜明教授2025年年初就將接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職。昨日,他在接受香港商報訪問時直言,未來首要任務是做好校長一職,但仍會繼續科研工作;他呼籲港人要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現在是香港做創科的黃金時期」!
未來做好中大校長是首要工作
今年9月底獲任為中大校長後,盧煜明甚少談及相關話題。昨天,他接受記者訪問時難得開腔,在科研方面成就滿滿的他直言:上任後自己做科研的時間一定會減少,「新崗位職務是最重要的,時間分配一定會優先給校長的工作,再利用周末做科研。」他又強調,會和科研團隊密切聯絡,用自己的經驗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盧煜明花費20多年心血,研究出無創基因產前檢測,唐氏綜合症準確度超過99%,被冠以「最接近諾貝爾獎的香港人」。問及會否想衝擊諾貝爾獎,他謙稱,作為科學家不會想能不能拿獎,只會努力做好自己的科研工作,得獎與否交由(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決定,「但未來科研仍有目標,希望將無創產前檢測技術推廣到癌症檢測,降低癌症致死率。」
香港和灣區科技融合越來越強
對於外間有聲音指香港是「創科沙漠」,這位港產頂尖科學家表示絕不同意。盧煜明表示,香港5所大學國際排名在前一百位,當中都包含有科研的排名因素,包括在注重科研學術的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亦名列前茅,「這些排名的評估一定包含科研、論文發表等因素,若香港院校科研實力不強,那不可能取得這麼高的排名。」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盧煜明當年和太太回到香港投入科研。他說,當下是香港做科研最好的時機,在科研方面投入越來越多,從開始幾十萬一個項目,到後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項目也不在少數。與此同時,科研基礎設施如科技園等越來越完善,「如果在香港想做科創,現在是一個黃金時期。」
「香港和大灣區科技融合越來越強了。」在盧煜明眼中,背靠祖國,可為香港科研提供更好的土壤。他以自身舉例,如做遺傳研究,香港只有750萬人,樣本資源十分有限,團隊在深圳有專門的研究所;又如做物理學研究需要昂貴的國家級大型設備,也一定要與內地合作,「所以,今年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亦首次頒發給了大灣區院校的科創人員。」他直言,很多大型項目不可能靠香港獨力完成,「很期待落馬洲河套園區的建成,能促進數據流通,讓兩地科研人員更好交流合作。」(記者木子、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