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廣州金融業協會主辦的第33期珠江金融論壇在廣州舉行。共有300餘位來自政、産、學、研、投領域的代表齊聚,圍繞「天使投資賦能科技成果轉化」展開深度對話。活動現場,「金谷薈」成果轉化平台揭牌、第二屆「金谷杯」科創大賽啓動、21組天使基金合作簽約等重磅舉措接連落地,爲廣州建設「國際風投創投之都」注入新動能。
政策生態持續優化 風投創投規模突破5600億
廣州私募基金管理人已達779家,管理規模約5600億元,重點投向戰略性産業集群。通過完善産融對接機制、試點「以投代獎」模式,已形成「耐心資本+硬科技」的良性生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付惟龍強調,當前股權創投行業迎來歷史性機遇,需強化GP/LP協同,構建覆蓋「募投管退」的全周期服務體系。
天使母基金半年成績單:撬動60億社會資本
廣州金控基金董事長黃成現場披露,設立半年的廣州天使母基金已公示30家合作機構,擬設子基金總規模87.1億元,預計撬動社會資本近60億元。目前完成14個早期項目投資,覆蓋「12218」産業體系中全部15個戰略性集群和6個未來産業。通過構建含1146個項目的儲備池、62位專家的智庫體系,形成「高校研發-基金孵化-産業落地」的完整鏈條。
活動現場,廣州天使母基金與中金資本等21家機構簽約,廣汽資本等3家GP與7家科創企業達成投資意向。同步揭牌的「金谷薈」平台,將整合62家高校院所、371家投資機構資源,重點突破技術轉移、中試熟化等關鍵環節。
大咖論道:構建科技成果轉化「三級跳」體系
著名天使投資人龔虹嘉指出,國有資本應聚焦「死亡谷」階段,通過「母基金+直投」組合拳破解原始創新融資難題。他建議建立「高校專利池+産業需求清單」對接機制,縮短科技成果轉化周期。
在AI領域,北京智源研究院副院長楊洋揭示大模型技術三大趨勢:多模態認知突破、具身智能演進、生物計算融合,強調開源生態對技術迭代的加速作用。商業航天專家李志忠則提出「低軌道感通星座」的廣州方案,計劃通過100顆衛星組網打造空間信息産業新高地。
圓桌論壇上,燕緣創投創始人姚衛浩等5位嘉賓達成共識:天使投資需構建「耐心資本培育-場景驗證賦能-産業鏈對接」的三級賦能體系。深圳天使母基金副總經理許允琪分享「逆向盡調」經驗——通過前置對接産業龍頭需求,反向鎖定具有商業化潛力的實驗室技術。
三大行動培育新生産力
論壇發布2024年度科創賦能計劃。生態構建行動:深化「1+4+4+4+6」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評估、中試熟化等4個專業平台;賽事驅動行動:第二屆「金谷杯」大賽將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重點支持6大未來産業項目;全球鏈接行動:依託新揭牌的「金谷國際創新中心」,引入50個海外頂尖科研團隊。
廣州金控集團表示,將圍繞半導體、商業航天等賽道設立專項子基金,年內推動20個重大成果産業化項目落地。數據顯示,通過「益企共贏計劃」已促成14家被投企業與廣汽、廣藥等龍頭企業建立供應鏈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周期縮短40%。(記者 賴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