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表現持續亮眼。26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升破7.17元,創下逾半年新高,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人民幣匯率此輪漲勢由國內外因素共同驅動。國際層面,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美債拍賣遇冷及關稅政策爭議引發市場對其經濟前景的擔憂,美元指數走弱為人民幣提供升值空間。國內層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超出預期,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疊加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增強了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
展望後市,人民幣短期或圍繞新中樞雙向波動,美國關稅政策走向與國內對沖措施力度成關鍵變量,而長期來看,隨着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人民幣有望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佔據更重要地位。
我國經濟基礎堅實,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市場有韌性,將繼續為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經濟基礎堅實。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中國經濟將繼續回升向好,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二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貿企業主動開拓多元化市場,快速響應全球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金融市場有序對外開放,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吸引境外中長期資本穩定流入。
三是外匯市場有韌性。市場參與者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理性,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的比率和人民幣跨境收支佔比穩步提升,能夠較好地應對外部衝擊。
四是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近幾個月外匯儲備餘額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近年來,隨着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展現出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特徵,彈性日益增強。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將繼續取決於市場供求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
在開放經濟和匯率市場化的環境下,企業要堅持以「保值」而非「增值」為核心的匯率風險中性原則,增強匯率避險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銀行是提供外匯衍生品服務的主力軍,要增強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幫助企業糾正匯率投機心態;豐富金融產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外貿新業態等企業的匯率避險支持力度;加強減費讓利,降低企業套期保值綜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