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正式發布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5-21 14:34:42 來源:香港商報網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部署,做好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為廣東生物多樣性保護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行動計劃》作為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規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提升廣東省生物多樣性治理水平的科學指引,是廣東省持續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落實的切實行動。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行動計劃》從生態系統、物種、遺傳資源三方面闡述了全省生物多樣性現狀情況,總結了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七大成效和目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確定了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優先區域和行動計劃等,開啟廣東生物多樣性保護嶄新篇章。

    據了解,作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廣東採取積極有力措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先後制定(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等多條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體系初步形成。出版了《廣東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研究》等一批成果資料,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全省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361處,是全國自然保護地建立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省份。生物安全管理逐步強化,積極開展入侵機制、風險評估等系列研究,建立多個相關的研究機構和平台,為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外來入侵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生態保護修復紮實推進,「十三五」 期間,全省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127萬公頃,累計修復退化濕地6286.11公頃,實施了50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森林覆蓋率達58.66%,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達35.71%,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2017年以來累計整改自然保護地內存在問題596個,拆除違法建築面積33.55公頃,通過開展「崑崙2020」「颶風2020」 等專項行動,全省共查處各類涉林案件2.7萬起,處理違法犯罪人員2.7萬人,有效保護廣東省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科普宣傳和對外合作交流逐步深入,積極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世界濕地日」等主題宣傳活動,舉辦COP15廣東生物多樣性保護展,全方位展示廣東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提出2025年和2030戰略目標

    《行動計劃》明確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以華南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遷地保護體系,初步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機制;到203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基本完善,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持續好轉,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綠色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廣東生態系統類型多樣,物種及遺傳資源極為豐富。為進一步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行動計劃》提出,建立11個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明確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範圍》中劃定的南嶺和南海優先區域基礎上,細化11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南嶺山地、羅浮山—大桂山、蓮花山、雲霧山—天露山4個陸地生物多樣性優先區域和潮汕—南澎列島海域、紅海灣—碣石灣海域、大亞灣—大鵬灣海域、珠江口海域、鎮海灣—廣海灣—川山群島—銀湖灣海域、陽江灣海域、湛江雷州半島海域7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為有效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物種及其棲息地提供政策依據。

    部署「11個優先領域 27個優先行動」

    《行動計劃》部署了11個優先領域,27個優先行動,93個細項任務,廣泛涵蓋健全政策法規及管理機制、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加強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促進南海和珠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實施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工程、構建生物安全保障體系、保障生物多樣性資源可持續利用、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能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支撐和人才培養、構建公眾參與機制和深化合作交流等內容,為各部門、各地區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引。

    《行動計劃》注重突出本省特點,考慮廣東省是海洋大省且內陸河網密布,水生生物豐富,部署開展「促進南海和珠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行動,要求結合海洋自然保護地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成效評估工作,探索構建廣東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考核體系。在「完善就地保護網絡空間」行動方面,提出實施區域生態質量評價考核,推動開展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生物多樣性後評估工作,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定期更新廣東省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物種名錄,探索研究反映生態環境質量的指示物種清單,開展廣東植被志編研等工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技支撐。(記者 易小婧)

微信图片_20240521142457.jpg

責任編輯:嚴燕紅 《廣東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正式發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