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江蘇代表團:勇挑大樑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江蘇代表團:勇挑大樑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責任編輯:郭昕玥 2024-03-08 17:41:2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全體會議。根據大會安排,本次全體會議向境內外記者開放。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信長星回答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許昆林主持會議。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到會聽取代表審議意見。

2.jpg

    包括本報在內的近60家中外媒體的近百名記者到會旁聽與採訪。江蘇代表團團長信長星,副團長許昆林、張忠、儲永宏、馬欣、樊金龍參加審議。

  3.jpg

    許昆林向長期關心關注和大力支持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境內外媒體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

    馬欣、吳國平、王進健、李洪耀、徐光輝、殷勇、朱小坤、葉美蘭、肖偉9位代表,圍繞切實扛起「走在前、挑大樑、多作貢獻」的使命擔當,勇當文旅行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統籌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大文章,以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進行了審議發言。

    審議發言結束後,代表們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信長星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發表的重要講話,核心要求就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要求江蘇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對江蘇工作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一以貫之的要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是重要任務,其中都蘊含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

    信長星代表表示,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去年以來,我們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深化科技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培育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對標對表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還需久久為功、紮實推進,付出更大努力。我們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牽引,重點做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兩篇文章,形成與之相匹配的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產業組織先導功能、資源要素配置功能,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着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是重大要求。我們將推動全省各地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科研條件,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決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或者搞一種模式。

    吸引更多「新農人」奔赴鄉村振興一線

    「推動『新農人』奔赴鄉村振興一線,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發展好產業,依靠產業吸引人,依靠事業留住人。」鎮江經濟開發區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巧代表認為,「新農人」的使命是要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本次會議,魏巧代表帶來了「關於支持『新農人』農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的建議」。她還希望通過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種養一線生產端的收益,最終通過效益吸引越來越多有能力有知識的年輕人投身鄉村振興一線。

    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化遺產

    昆曲傳承人、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柯軍代表說,江蘇文化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目前江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文化街區數量全國最多;大運河文化、長江文化研究,江蘇文脈工程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圍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還出台了相關法規。作為文藝工作者,他認為,文化遺產的「種子」一直在,只要保護好傳承好,就一定能夠生根發芽、開出花朵。「老祖宗」一點也不老,關鍵是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藝術是無國界的,越是開放包容,越是能夠相互理解、得到升華。非遺要傳承要保護,更要加強傳播,通過媒體讓更多的人知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美好,讓中國人感到更加自豪自信。

    持續練好實體經濟「看家本領」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廣傑代表表示,江蘇產業有三方面特點:產業基礎好、創新活力足、優質企業強。具體來說,江蘇製造業門類齊全,覆蓋全部31個大類、179個中類,多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五大行業營收超萬億元。江蘇創新能力很強,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0%左右。江蘇入圍中國製造業500強的企業有50多家,營收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工業企業有20多家,超過百億元的有200多家,有效期內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74家、居全國第一,正是這些企業支撐了江蘇製造業的「看家本領」。

    他說,江蘇將堅決扛牢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壯大」「創新」「轉型」「生態」四個關鍵詞把「看家本領」練得更強。為此,要全力抓好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壯大,努力把江蘇製造業打造為「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業集群;全力抓好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力抓好製造業深度轉型升級;全力抓好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建強企業家、科研人才、產業工人「三支隊伍」,強化金融賦能製造業,推動江蘇製造業發展邁上更高水平。

    發揮好蘇州工業園區引領示範作用

    蘇州市市長吳慶文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園區時,要求「繼續擴大國際合作,努力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這是做好園區下一步發展規劃的根本遵循。國家和江蘇省對園區發展始終高度重視。江蘇省委、省政府出台專項意見,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省人大常委會也將於近期出台相關決定。商務部和新加坡貿工部,正在共同起草合作規劃等文件,對推動園區新十年發展的合作願景、重點內容作出指引。新一輪規劃中,在開放方面,重點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節點;在創新方面,重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產業方面,重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高地;在治理方面,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治理樣板。

    蘇州工業園區的經驗,對推動蘇州乃至江蘇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江蘇省委、省政府支持下,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化合作等方式,園區的經驗已在很多城市複製推廣,園區在省內外已經共建了11個園區。去年蘇州市專門成立公司負責系統化推廣園區經驗。商務部在園區設立的培訓中心,為全國培訓開發區幹部3萬多人次,把園區的理念、機制、模式帶到各地。

    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陳濤代表把「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拆分為三個關鍵詞進行解讀。「世界聚合力」即對全球資源要素的集聚流動力、配置增值力和輻射帶動力;「雙向開放」可從四個維度解讀,即東西互濟、內外聯動、進出平衡、面向未來;「樞紐」,主要是打造三個方面的樞紐,即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樞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2023年,江蘇省委兩次全會都對這項工作作出重要部署。2023年10月,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行動方案,重點開展八項行動。

    江蘇專門建立了由省領導牽頭,35個部門、13個設區市參加的推進機制,制定實施了《江蘇省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同時強化了財稅、金融等各方面政策支持,加強了人才、國際認證、知識產權、涉外法律等專業服務保障。(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全體會議。(記者杜林 攝)

    

責任編輯:郭昕玥 江蘇代表團:勇挑大樑 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