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解香港看病難 須借灣區之力

【商報時評】解香港看病難 須借灣區之力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4-18 08:38:1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香港醫管局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2023/24年度全職醫生流失率為6.1%,雖較去年有所改善,惟年輕醫護人員流失比率仍高企,趨勢令人擔心。本港醫護人員供給長期存在缺口,這不僅導致在崗醫護人員工作壓力沉重,而且令很多市民飽受看病難之苦。毫無疑問,加強挽留力度、加快招聘外援,以及加大培訓新血,是解決公營醫護人手荒的最直接方法。同時香港也要善於借力,依托大灣區補港不足,為市民求醫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相信有助紓緩醫護人手不足的困難,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

近年香港人口老化加速,對醫療的需求急劇上升,令醫護人手短缺的問題不斷惡化。資料顯示,去年公立醫院分別流失281名醫生及1821名護士,過去3個年度有1032名全職醫生非退休離職,全職護士非退休離職則有6049人。公營醫療資源持續緊絀,基層人士到公院看診的輪候時間愈拖愈長,專科門診輪候數年更是常態,病患拖的時間愈久,愈不利於治療,市民為此怨聲載道。

要解決醫護人手荒,除了盡力挽留現有人員,不外乎兩個辦法,一是擴大培育本地醫生人才,二是加快引入外援。前者來說,近年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已持續增加醫科學額,香港科技大學亦爭取成立本地第三間醫學院,目標每年可培養200名醫科生,這是好事。對於後者,過去一年,醫管局積極向內地與海外招募人手,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138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在醫管局工作,預料到年底人數會增至200人;另外,與內地大學加強聯繫,鼓勵在內地大學攻讀醫科的本港學生畢業後回港投身公立醫院。就目前而言,醫護人員數目錄得增長,顯示當局採取積極行動作出改善,值得肯定。

不過,香港醫護人員不足的問題始終存在,要解決看病難,單靠現有的資源和力量並不足夠,若放眼大灣區,則有了解決難題的更大想像空間。近期港人熱衷北上,除了吃喝玩樂,接受醫療服務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包括體檢、睇牙,以至進行各項手術治療等。「價格平、環境好、候時短、距離近」的優點,加上內地醫療水平和認受性不斷提高,是港人選擇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求診的最大誘因。畢竟患者周身病痛,等一天都嫌長,跨境醫療提供了新的渠道,港人多了一項選擇,既有助快速擺脫病痛折磨,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本港公院壓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塑造健康灣區,密切醫療衛生合作。近年香港加強與大灣區內地醫療機構的合作,包括在大灣區設立類似港大深圳醫院的港式公立醫院;擴大「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覆蓋灣區核心城市;推出「港澳藥械通」政策為港人提供治療便利等,保障港人在內地獲得必要的醫療服務。特區政府更好借灣區之力解香港看病之難,同時亦推進大灣區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造福兩地民眾,是雙贏之舉。當然,市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或在本港公私營醫院看醫生,都是個人選擇,惟就醫方便始終還是本地,當局首先還是要立足自身,加大力度,切實改善香港醫療服務不足的問題。

責任編輯:鄭嬋娟 【商報時評】解香港看病難 須借灣區之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