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20日,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親自到聊城「提車」的新聞一時衝上熱搜。也是在這一年,聊城新能源汽車出口額實現翻番;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5.3%,入圍全國外貿百強市;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7%,增幅全省第一:2023年,聊城對外開放亮點紛呈。
身處內陸的聊城,為何外資外貿方面成長如此迅速?其實,在運河時代,聊城作為南船北上、北船南下的樞紐之地,便曾出現過「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盛景。也正是數百年的往來貿易,造就了聊城「外向」的城市基因。
順着歷史的長河回望聊城的歷史,失去貿易樞紐地位的時間不過一場短暫的「中場休息」,而隨着「高鐵時代」的到來,聊城迎來了加快發展、借勢突破的機遇期、騰飛期。
「天下不敢小聊城」
歷史上的聊城,因其充足的水運資源,以及南北通衢的獨特地理位置,在數百年的時間內都是京杭運河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以至於明朝萬曆年間,御史中丞趙賢在登樓遠眺時,看到「貢艘鱗次,牙檣蔽日,錦帆絳天」的繁盛場景,發出了「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感慨。
歷史上貿易往來成就的百年繁華,造就了聊城「外向」的城市基因。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鼎盛時期的聊城臨清一地,稅收(鈔關)便佔全國四分之一,工商業水平不言而喻。而如今,在因運河斷流沉寂幾十年後,臨清再次成為山東省內重要的進出口交通樞紐。在輻射冀魯豫三省五市的臨清內陸港,「臨清號」東連海上絲綢之路,「魯疆號」西接歐亞大陸橋,「齊魯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也造就了山東省內「東有青島港、西有臨清港」的集裝箱物流運輸格局。
數據顯示,在「舉全市之力建設」的魯西國際陸港,2023年全年集裝箱發運量達到14萬標箱,貨物吞吐量超過170萬噸,均創歷年新高,海鐵聯運不僅連續8年位居全省內陸港首位,而且在黃河流域內陸港中亦位居前列。
在內陸港對外貿易進一步提質增效的同時,去年聊城的交通基建,亦是火力全開。同時開建5條高速公路,創下歷史之最;雄商高鐵全線開工;聊城機場立項前期工作全部完成;截至11月底,聊城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23.5億元,同比增長14.1%,提前完成年度投資110億元的計劃目標,實現全市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過百億。
最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濟鄭高鐵開通運營,2023年的聊城終於進入了「高鐵時代」。「高鐵時代」的到來,使得聊城迎來了加快發展、借勢突破的機遇期、騰飛期,開啟了續寫「天下不敢小聊城」的新篇章。
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全省第一
交通暢則產業興。隨着聊城交通要素資源的不斷累加,加之「東靠省會、西鄰中原、北接京津冀、南望長三角、大灣區」的地理位置,聊城的區位優勢不斷顯現,而「支持聊城等市對接京津冀,主動承接產學研轉移」也被寫進了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關於對接周邊發達地區的產學研轉移,去年,3月14日上午,「『鏈』合發展 共贏未來」2023山東聊城(北京)高質量發展暨投資合作推介會在京舉行。僅此一場,聊城便在現場簽得25個項目。此外,北京、上海、西安、武漢、成都、深圳……2023年,聊城黨政「一把手」的招商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據報道,圍繞重點產業目標區域,去年一年,聊城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隊開展13次外出招商對接活動,6次重點產業招商推介活動,共簽約項目260個。而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隊開展外出招商活動382人次,拜訪企業機構1311家。
在聊城的誠意邀請之下,去年1月至10月,111個招大引強項目被引進及開工,其中投資50億元及以上項目6個,10-50億元項目29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4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5個。
而在更寬廣的領域,聊城的對外貿易亦亮點紛呈。據聊城市商務局公布的數據,去年全年當地新增有實績的外貿企業200多家,聊城第12次入圍「中國外貿百強市」。推進總投資4.55億美元的外經貿項目簽約,啟動2個省級海外展示中心和1個公共海外倉。中通客車成功進入中亞市場,「新三樣」產品出口規模增速居全省前列。同時,2023年全年,聊城通過參加儒商大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港澳山東周」等重大經貿活動,外資項目簽約投資總額7.17億美元。最大外資項目投資額達1.93億美元。
這一年,聊城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7%,增幅全省第一。
「外向基因」加速覺醒
歸根到底,聊城外資外貿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其自身紮實的工業基礎。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0月,聊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8%,分別高於全省、全國平均1.9和4.7個百分點。聊城市連續兩年上榜「全國先進製造業百強市」,去年列全國第85位,較去年提升8個位次,進步位次全省第一。
去年,聊城工業的發展不僅有了量的較大提升,其質的躍升也在眾多科技型企業的孵化、成長中慢慢實現。聊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去年,當地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2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58.8%。
高新技術的發展高度依賴資金與人才,去年12月12日,聊城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相東曾向媒體表示,聊城全市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超過80億元。為了支持科技成果轉化,聊城為126家企業發放156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金額6.13億元,同比增長3倍。
在增強智力支撐方面,聊城通過啟動「青年興聊」工程,在去年共引進青年人才2.6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萬人。同時,聊城通過實施26項人才工程,出台《聊城市「科技副總」管理辦法》,共聘任181名專家到168家企業擔任「科技副總」,為企業構建更為強大的人才隊伍。(侯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