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向「新」提「質」贏未來!廣東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向「新」提「質」贏未來!廣東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23 17:07:07 來源:南方日報

「飛行汽車」上天,未來產業潛力無限;機杼「上雲」,傳統產業煥發新機;在實驗室中,前沿技術加速轉化;AI助力,大模型應用加速賦能……在南粵大地每個生機勃勃的角落,處處涌動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向「新」,提「質」,贏未來。廣東正在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厚植新質生產力沃土,為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注入強勁動力。

澎湃活力

積極搶占新賽道

駛向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里的「上雲」設備、屏幕中栩栩如生的景象……再到低空經濟、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廣東加速湧現,迸發出澎湃活力。

這種活力來自於技術突破。

新質生產力不是由一般的科技創新推動,特別需要由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推動,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一款名為變胞結構進化機器人伴着音樂起舞,而後又變成小狗、蜘蛛、螃蟹等不同形狀。當研究人員將其翻倒後,機器人可根據地形和路面情況,利用變胞足式機器人軀幹的可重構性自己爬起來。

這是世界首款具有多種模仿形式的變胞足式機器人。南科大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戴建生介紹,它具備算法和結構的雙智能,變成了一個現代變胞機器人,突破現有機器人在結構、功能、智能化上的諸多難題,攻關智能變身的顛覆性技術。

「我們正與一家本地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目前首款無人投料水上機器人已初步成型。」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發展部部長唐梓力透露,這款無人船排水量約30噸,將運輸、倉儲、投餵等功能單元集中到該公司成熟的水上機器人平台,並通過自動巡航、智能控制等技術,自動轉運物料到投餵噴槍,實現投喂。

這種活力來自於要素創新。

一朵「雲」正在重塑廣東傳統紡織業。致景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李亞平介紹,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公司研發推出多個智慧雲平台,覆蓋服務布料生產、採購、服裝設計、銷售等紡織服裝產業全產業鏈。「以前設計一款衣服要幾個月,而現在只需要兩分鐘。」

這種活力更來自於對新賽道的搶占。

隨着螺旋槳嗡嗡轉動,無人駕駛「空中出租車」輕盈升空……「今年,億航智能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期。」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聯席首席運營官王釗表示,載人eVTOL可以應用於包括文旅場景、交通場景、應急場景等一系列場景中。

「今年我們計劃在廣州、深圳、合肥等地率先推出『空中出租車』,打造低空經濟的『樣板城市』。相信經過幾年的發展,『空中出租車』會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飛起來。」王釗說。

向着未來,廣東發布五大行動計劃,超前布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廣東,當新質生產力落在產業上,帶來的強大勢能令人矚目。

喜「新」念「舊」

傳統產業提檔升級

在廣東,新質生產力既來源於「新」的突破,也來源於「舊」的積澱。喜「新」不「厭」舊的廣東正藉助數字化賦能、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引領,將傳統產業培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肇慶市高要區金利鎮,素有「中國小五金之鄉」的美譽。走在街上,會發現大大小小的五金店舖琳琅滿目。廣東新永昌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展豪是「廠三代」,在代際更新之間,他也見證了數字化如何「煥新」傳統的五金行業。

「在公司成長的過程中,金利鎮的企業越來越多,配套的產品也越來越齊全,從原材料到加工再到組裝的產業鏈逐漸成熟。」黃展豪表示,近年來,為突破傳統生產、管理方式帶來的發展瓶頸,他們不斷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引進智能化機械手來生產產品,預計將投入400萬元進行數字化轉型。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以製造業為例,目前,廣東正在全產業鏈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綠色製造體系,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02家、綠色設計產品1070種、綠色工業園區1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8家、綠色數據中心15個,數量居全國首位。

「我們在製造環節實現了生產潔淨化、能源低碳化、廢物資源化、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全力打造綠色智能工廠。」美的廚熱洗碗機數字化負責人熊濤說。

熊濤介紹,園區內還建立了能源管控平台,實現工廠能耗在線化管理,目前園區的綠電使用佔比達到20%,「不只是綠色製造,工廠圍繞綠色產品、綠色採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綠色服務等,全面推動產業向『綠』。」

在廣東,產業升級的功夫,下限在工廠之內,而上限則要超越工廠,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企業的長期發展離不開向高端化邁進。我們正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以鑽針為例,我們的PCB鑽針直徑可以做到0.01毫米級別,相當於一根頭髮的1/70。」廣東鼎泰高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說,去年該公司鑽針銷量占全球市場份額26.5%,成為全球最大的鑽針供應商。

在國家發改委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看來,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向。傳統產業在向着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過程中,孕育着許多新質生產力的因素——既提升了製造的能力,使得產品更具競爭力,同時通過不斷創新為製造能力提升蓄能。

創新「密碼」

加快構建全過程創新鏈

根據《廣東新質生產力2023發展調研報告》,廣東省新質生產力發展布局早、速度快、總量大、體系相對完整。全省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態鏈正在形成、相關產業鏈競爭力明顯、重點產業全國領先。

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發展集群度高,將成為廣東打造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儲能池」。

一方面,廣東在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面對堵點卡點,最關鍵的是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對於雲天勵飛副總裁鄭文先來說,在深圳創業創新,只用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將企業的能力展現出來。「深圳是國內最適合海歸創業的一個城市。我們當時申請政府創業相關的項目,從申請到項目立項,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另一方面,廣東也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金融等多方面的良性循環。

當前,廣東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這套獨特的創新「密碼」,讓科技、產業進一步形成合力,成為廣東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一環。

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下稱「佛山產研院」),為多家「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孵化服務。佛山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雲圖」)便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在佛山產研院的培育下,中科雲圖憑藉無人機遙感網技術迅速嶄露頭角,成為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徐朝朝表示:「佛山產研院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產基地,還協助爭取到了科技創新團隊項目的資助,這對於我們研發成果的產業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對未來產業、顛覆性技術等『無人區』,廣東正進一步開放新場景,用好技術資源、數據資源等。」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建議,廣東還需要將有效市場、創新主體以及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結合起來,形成「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從而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量。

當新賽道、新動能和暢通的創新密碼在廣東碰撞交融,這片熱土迸發出了更加蓬勃的活力和吸引力。南方日報記者 許寧寧 陳薇 邵一弘

頂圖圖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呂馨 向「新」提「質」贏未來!廣東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