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深地名故事丨連通區域 跨越時代 奔赴未來 香港大橋與社會變遷

港深地名故事丨連通區域 跨越時代 奔赴未來 香港大橋與社會變遷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5-26 08:37:5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2.jpg

作者:余人

橋的作用是連接,是打破界限和藩籬。作為一個由島嶼、半島和山地組成的沿海和多水域城市,香港的大橋特別多。橋樑,對香港的經濟騰飛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橋樑建造於不同時代,連通着不同區域,對港九和新界地區的整合、人員流動,起到了巨大作用。每一座橋,都有不同的故事和背景。香港回歸祖國已近30年,香港的橋樑早已經不再是城市內的交通設施,而是成為了連接內地、連通經濟以及實現發展再飛躍的利器和工具。

1

青馬大橋:

世界最長公路鐵路吊橋

青馬大橋開創了香港的世界之最,是全球最長的公路鐵路兩用吊橋。這座大橋興建於1992年,通車於1997年。據香港旅遊發展局資料介紹,青馬大橋與另一條跨海吊橋——汲水門大橋,合組成為青嶼幹線的一部分。青馬大橋的總長度為2.2公里,其中主橋長度是1377米,橋面距離海面的距離為62米。作為大橋重要部分的混凝土橋塔高度為206米。整座大橋採用的吊纜鋼線總長度達到了16萬公里。整座大橋非常穩固,結構鋼重量總重約為4萬9千噸。這座大橋的造價在當時較為經濟。以1992年物價看,總造價為71.44億港元。

在結構方面,青馬大橋擁有6條露天行車道,以及下方有兩條鐵路及兩條行車道。在香港遭遇惡劣天氣,比如八號風球時,大橋的主橋面將會封閉,下層鐵路及公路會持續運作,繼續接載旅客往返機場。據旅發局資料介紹,青馬大橋於1999年榮獲美國建築界權威及編輯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之一,與巴拿馬運河、英法海峽隧道及舊金山金門大橋等其他九項工程同享殊榮。

青馬大橋對香港的意義不言而喻。在早期,作為見證香港回歸、赤鱲角新機場投入運營的重要地標,青馬大橋體現了香港經濟的繁榮與蓬勃。因為有了青馬大橋,香港市區、港九和新界的市民前往機場變得方便快捷。而後來,青馬大橋的存在,接續香港市區到大嶼山一帶公路,與後來的港珠澳大橋連成一線,成為了香港市區連接珠三角的前沿交通樞紐,其重要性不可小覷。因此,青馬大橋的時代意義和價值,伴隨時間推移,仍在不斷提升和強化。

2

汀九橋:

新界西北與九龍西樞紐

距離青馬大橋不遠,與之遙相呼應、成掎角之勢的,是著名的汀九大橋。汀九橋的一端是深井附近的汀九,另一端是青衣。這座大橋對新界西北開發與發展意義重大。以往從港九地區進入新界西北,只能從荃灣一帶的沿山公路進入,由東向西,要耗費很多路程和時間。但因為有了這座大橋,從港島西到九龍西,再到新界西北,路程縮短了很多,速度也變快很多。

2.png

汀九大橋

這座大橋開工於1995年,竣工於1998年。在類型上屬於斜拉橋,總長度為1177米,總高度為195米,最大跨度為475米,橋上凈空為62米。大橋路面採用雙向六車道的格局,非常寬闊。據旅發局的資料顯示,汀九橋附近、藍巴勒海峽另一端的青衣島,如今也日新月異。這裏沿海一帶曾經遍布棚屋(如今仍可在大嶼山大澳看得到),現已築起汀九橋及青馬大橋,連接大嶼山和新界區,成為香港交通基建的重要樞紐。經填海造地後,青衣面積大幅擴增,334米高的青衣山位於住宅區居多的青衣島東部與西緣的工業區之間,為現代化的城市空間增添了自然氣息。因此在該區域,遊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交匯,生活化又現代化的香港。

3

昂船洲大橋:

世界航運港與貨櫃樞紐生命線

昂船洲大橋是香港回歸之後設計、興建的大型公共工程,是香港全新的符號和象徵。大橋於2004年開工,2009年竣工。在橋型上,這座大橋是雙塔斜拉橋,總長度為1596米。大橋高度為298米,最大跨度是1018米,橋下凈空為73.5米。道路結構方面,昂船洲大橋為雙向六車道、全封閉型的高速路。這座大橋的橋塔是全球首次採用「不鏽鋼 + 混凝土」的混合式結構。

2.png

昂船洲大橋

昂船洲大橋不是一座普通的連接青衣島和昂船洲的交通建築。它對鞏固香港航運中心地位,起到了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作用。香港最為重要的產業支柱之一就是航運業,貨櫃碼頭港口對香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葵青區,有大量貨櫃碼頭。以往沒有昂船洲大橋時,貨櫃碼頭貨物運輸、國際海事人員的休息、航運港口從業人員的上落班往返交通,都受到很大限制。香港貨櫃碼頭區域與繁華的香港市區猶如隔絕的孤島。但是自從有了昂船洲大橋,香港市區與貨櫃碼頭產生了快速連接,交通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貨物配送和運輸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國際航運人員與香港城市生活的連接度更加緊密。

而這座大橋與青馬大橋的連貫公路,讓港九市區的民眾前往香港機場,或是通過港珠澳大橋前往內地、澳門,都帶來了極大便利,緩解了傳統公路的交通壓力。因此,昂船洲大橋可以說是回歸之後香港特區政府的一大建樹。

4

深圳灣公路大橋:

邁向南山與前海

香港回歸之後的又一座公路大橋,對港深兩地人員往來具有極大意義的,莫過於深圳灣公路大橋。這座大橋的意義可謂影響深遠。大橋開工於2003年,竣工於2007年。橋型為單塔斜張橋,全長5.5公里,寬度為38.6米,橋墩數達457個。跨越的海域是後海灣,一側為深圳灣口岸的香港執法區、但實際上已經是深圳南山區,另一側是香港的元朗。

這座大橋對港深具有非常深遠和跨時代的意義。就物流運輸而言,傳統上的港深跨境運輸,只能從皇崗、文錦渡和沙頭角口岸通行。但這三個口岸年代久遠,吞吐量和運輸量已經到達飽和狀態,運力顯得力不從心。其次,陸路交通人員往來方面,兩地人員也是從上述三個口岸通關。因此,在皇崗口岸搭乘跨境巴士,往往是大排長龍。而且在地理方位上,上述三個口岸都位於香港的新界東北區域,對應的分別是深圳福田區、羅湖區和鹽田區。但隨着香港新界元朗、天水圍、屯門、荃灣等區域的發展,新界西北以及深圳南山、寶安等地對港深通關的需求越來越大。傳統口岸集中在香港東北區域的格局已經與現實嚴重脫節。因此,深圳灣口岸以及深圳灣公路大橋的開通使用,為屯門、元朗以及深圳南山寶安市民,帶來了極大便利。這也是深圳灣口岸開通之後川流不息的原因之一。而隨着屯門到香港機場隧道的開通,香港機場貨運物資進入內地,深圳灣大橋也起到了非常關鍵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深圳灣大橋是港人邁向前海、南山的通道,更是珠三角航空運輸與人員往來通向國際的生命線。

5

港珠澳大橋:

進入一小時生活圈

港澳是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隔海相望,人員往來極為密切。海外及內地遊客前往港澳地區旅行,通常先在香港感受國際大都市的風情,而後轉往澳門感受文化遺產、博彩娛樂的浪漫和休閒。

2.png

港珠澳大橋

不過,以往的港澳地區之間,直達交通工具和手段非常之少,只有噴射船和豪華體驗的直升飛機,行船時間通常要在一個小時左右。如果遭遇惡劣天氣或是海上風浪,那麼港澳之間的人員往來就會受到影響。從交通貨物流通的角度說,港澳以往的物流必須經過深圳、珠海跨境,時間和通關成本都非常高。因此,港珠澳大橋的出現,不僅是港澳之間交通形式的改變,更是生活方式的轉變,港珠澳大橋的誕生,意味着珠三角真正進入了一小時生活圈的時代。

港珠澳大橋2009年開工,2018年竣工通車,呈現Y字型。一側是香港,另外兩端是澳門和珠海。大橋全長55公里,為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據旅發局介紹,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經陸路往返香港、澳門及珠海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並為旅客穿梭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提供便捷。旅客可搭乘公共巴士跨越大橋,沿途更可飽覽壯闊海景。

6

橋乃香港生命力符號

香港的大型橋樑如此之多,這在全世界都是極為罕見的。這與香港的城市地理區域位置、產業結構以及社會發展背景密不可分。這些大橋絕不僅僅是地標,更是香港經濟的生命力見證與符號。這些大橋,有的設計者、建造者來自海外,有的是香港本地,有的來自內地,這種混合活力和國際化的格局,也是香港歷史的縮影。因為有了這些大橋,香港得以起飛,因為有了這些大橋,香港得以繁榮,因為有了這些大橋,香港會一直懷抱夢想和希望。

作者簡介

80 後,在香港取得哲學博士學位,酷愛寫作、旅行與歷史研究,曾在文化藝術的媒體評論圈沉浸十多年。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頂圖:青馬大橋

2.jpg

責任編輯:鄭嬋娟 港深地名故事丨連通區域 跨越時代 奔赴未來 香港大橋與社會變遷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