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灼見名家舉行十周年論壇 李家超:香港能遇強愈強再創高峰

灼見名家舉行十周年論壇 李家超:香港能遇強愈強再創高峰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11-11 15:32: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灼見名家傳媒慶祝成立十周年,今日(11日)舉行周年論壇暨十周年慶典,題為「國際大變局 香港新征程」,邀請了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以及多位演講嘉賓,剖析最新的國際形勢及香港發展。其中,李家超對於明年提出3個重點方向,包括要體現愛國愛港力量於實際行動,共同建設香港;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自我革新,推陳出新;要擴闊全球網絡,在世界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另外,多位嘉賓都認為香港在文化、吸引人才等方面多做功夫,其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更認為,香港可以成為國際級文化藝術之都。

灼見名家舉行十周年論壇。 蔡啟文攝

李家超表示,國家始終是香港的最堅強的後盾。香港經歷多次挑戰、變局和轉型,香港人每次都展現出善拼敢贏的精神、表現出戰勝風浪、蛻變茁壯的力量。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堅定信心,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自強不息,不斷求變,香港定能遇強愈強,再創高峰。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並致辭。 蔡啟文攝

李家超表示,展望2025年,提出3個重點方向,第一,要體現愛國愛港力量於實際行動,共同建設香港。他說香港自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故此要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將愛國愛港的力量轉化為一項又一項具體的實際行動,建設更美好的香港,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

第二,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自我革新,推陳出新。李家超說,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鞏固提升香港固有優勢,同時發掘新增長點。當局會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推動低空經濟、革新人才引進機制等,促進經濟持續多元發展。香港的商界和企業家都是香港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更應該是貢獻者,而不是旁觀者、不只做評論員。面對經濟轉型期,香港每一個行業都應該由自身做起,坐言起行,積極把握變革良機,以實際行動建設香港家園,與香港同發展、建未來。

第三,要擴闊全球網絡,在世界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李家超稱,除了繼續鞏固與傳統市場的經貿聯繫外,政府正積極拓展區域網絡、新興市場。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征程,要全力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令在香港的海內外機構、企業,及準備來港投資經商的各地人士,準確認識香港的真實情況和多元機遇,以及我們提供服務、協助,好客、樂助的活力和能量。他又希望社會各界和專業傳媒從業員,都以自身的成功經歷和客觀持平的新聞報道,向世界宣揚香港的優勢、成就和機遇,讓世界真正認識東方之珠的魅力和光芒。

全國政協常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表示,西九文化區有今天的成功,全賴社會各界支持,M+成立3周年以來已有超過500萬觀眾入場參觀,七成是外地人,包括內地人。他說文化創意產業除了帶來心靈和生活享受外,更必須推進產業化,如要靠政府不斷支撐,發展空間不大。要衡量產業化是否成功,他認為GDP份額可以是其一。目前金融業佔GDP 22%,貿易業佔16%,航運業佔5.8%,文化產業佔4.5%。

5.jpg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中)發言。 蔡啟文攝

6.jpg

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蔡啟文攝

唐英年分析,不出10年文創產業必定可達到10%,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例如今天的父母不再阻止學生入選文科,愈來愈多年輕人參與這個市場,包括投身幕後人員和觀眾群。他說金融業上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紐倫港」,而在文化上更早在2020年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市場。他更認為,香港可以成為國際級文化藝術之都。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李慧琼表示,優才高才計劃已吸引數以十萬計人才投奔香港,由特區政府成立、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這做法跟國家做法是一致的,目的都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擴大銜接連貫,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同時推動國際高端人才流入。

7.jpg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李慧琼發言。 蔡啟文攝

李慧琼認為,香港要爭取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地,還有兩個關鍵詞,一是主動,二是積極。她說任何政策及發展步伐,都是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原則,決不是為發展而發展。她稱香港首先要定位香港未來十年長遠發展,才能在高端科技人才培養及產業建設方面,可一併跟國策及國家需求對焦。

8.jpg

香港證券及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發言。 蔡啟文攝

香港證券及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根據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金融界包括證監會要深化海外網絡,多交國際朋友,尋求更多金融機遇。對於中東國家尤其是沙特,都是高收入國家,但目前中東龐大資產主要投資在美元及歐美金融市場,梁鳳儀指原因之一可能是中東國家對於中國及香港市場並不了解,所以本港要積極爭取她們的資金。她又說,會協力拓展海外市場,以擴大香港的發行人及投資者基礎,積極與中東市場加強溝通。(記者林駿強)

責任編輯:鄭嬋娟 灼見名家舉行十周年論壇 李家超:香港能遇強愈強再創高峰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