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一戰期間組「警察後備隊」 6元朗小學舊生參加獲表揚

一戰期間組「警察後備隊」 6元朗小學舊生參加獲表揚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24 09:51:0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10周年。1914年7月28日爆發的世界大戰,延續4年到1918年11月11日結束。這場慘烈的大戰主要戰場是在歐洲,遠在東亞的香港並無戰事,但因為香港當年由英國殖民管治,所以亦跟隨英國於「協約國」的立場,向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陣營宣戰。

[1].jpg

一群返英參軍的香港英籍正規警察抵達倫敦時,身上仍然穿着香港警服。

大量駐港英軍參戰

致警力短缺

一次大戰爆發初期,港英政府跟着英國對德、奧等同盟國陣營視為敵國,香港因而拘禁在港德國人於昂船洲的戰俘營,隨後轉到紅磡的戰俘營。港府亦將德國人的財產視為敵產,充公大量德國人的物業和財產。

[2]1.jpg

1916年的警察後備隊參加在皇后像廣場會操。林建強提供圖片

大戰對香港的另一影響,是駐港英軍大量抽調到歐洲戰場參戰,引致香港軍力減低,港府因此呼籲英籍居民參加後備軍團;其後更通過《兵役條例》實施徵兵制,召集居港的18至55歲英籍男性參軍,擴充香港防衛軍團,但並無徵募華裔居民。

另一方面,在香港的英國居民中亦有自願返回英國參軍,到歐洲西線參戰。而香港警察隊當中的英籍正規警察,也有離港返英參軍投身前線,致令香港警力短缺。因此,港府於1914年10月23日通過《特別警察後備隊條例》(The Special Police Reserve Ordinance 1914),招募不同族裔的香港居民志願加入警察後備隊,作為警務的輔助力量。

[3].jpg

1915年3月22日《華字日報》報道華人警察後備隊操練新聞。

按成員族裔編成

四隊維持治安

最初於1915年2月的招募只有29人報名,到了4月參加人數增加到250人。計有葡萄牙人98名、華人76名、英人52名及印度人24名。當局根據成員的族裔分編成英、印、華籍與葡籍4個隊。並編有機槍、電單車、騎警和救傷隊的小隊,編排巡邏任務維持治安。

[4] 校徽.jpg

舊時新界「元朗小學」的校徽。

到1915年夏天,正規警務人員持續短缺。港督採取1886年的特別警察制度,於9月3日將所有警察後備隊人員轉為「特別警察」,將人員歸入法律約束,必須按規定當值。再於9月25日重組隊伍,將英、印人員合併,與華人及葡人共分為3隊,重申各隊均為重要,排序無分先後,地位和職務均同。

根據檔案記載,邈遠偏隅的新界元朗鄉郊地方,曾經有6名於該區官立的元朗小學畢業舊生,擔任為元朗區的特別警察。他們於戰後獲得港府頒授嘉獎狀,表揚他們在一次大戰期間,對維持本區治安的寶貴貢獻。

作者簡介:林建強,刑事司法理學士,湖北警官學院客座教授。退役香港警察偵緝警署警長,從事刑事偵緝工作卅多年,曾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警察榮譽獎章勳獎。學術方面以警察史、犯罪學、幫會等研究方向。亦為歷史文物收藏家,曾獲 「全國十大警史文物收藏名家」 名銜。編著出版《中國禁毒文物》圖冊。

責任編輯:呂馨 一戰期間組「警察後備隊」 6元朗小學舊生參加獲表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